标签 语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
设计说明: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“积极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”,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。学习本课,运用平板中有关的APP,增强故事趣味性,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热情,抓住描写表情的词和重点句子,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表演为重点,通过自读理解,质疑问难,角色体验,大胆想象,通话再创等形式,使学生自主体会小木偶在受冤枉、遭误解、被怀疑时的内心感受,从而领悟到我们要真诚面对复杂而多味的生活的道理。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:
- 认识6个生字。
- 积累表情词语。
-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- 了解小木偶的不幸遭遇,懂得其中的道理。
- 熟练掌握有关的APP的使用方法。
过程与方法:
通过 预习——表演——讨论——归纳 的过程,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,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到,一个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,并灵活运用,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。
教学重点: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;了解小木偶不幸的遭遇。
突破方法:找出课文中描写表情的词和小木偶心理变化的句子,引导学生探究感悟、理解课文内容。
教学难点:结合整篇故事,通过童话表演和讨论探究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含义。
突破方法:理解小木偶多次被误解的原因,联系生活实践,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,明白我们面对生活时该怎么做,从而突破难点。
教法与学法:
师:引导,点拨。
生:自读、合作、探究相结合。
所需APP:喜马拉雅、浏览器、脸萌、相机、思维导图。
师:指导学生使用上述APP,并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层次结构。
生:学会使用上述APP,并制作小木偶的卡通表情。
课时安排:1课时
▲预习指导:
1、初读课文,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
打开喜马拉雅,搜索“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朗读”,听范读。
2、词语先明白
(1)打开浏览器,搜索拽的笔顺 ,学习认读字“拽”(如图)

(2)同样的方法学习“茸” “副”“怜”“魔”“杖”
3、表情大比拼(积累描写表情的词)
- 打开“脸萌”,选择性别
- 可以选择发型,发色,脸型,肤色,眉毛,眼睛等的设置,在分类中可以拉动,在类别中上下滑动选择,也可以选择表情图标
- 上下左右滑动屏幕,选择表情
- 点击“气泡”,在输入框输入描写表情或情绪、感觉的词语,如“无奈”
- 点击储存或分享

(制作表情:板着脸 笑嘻嘻 愤怒 亲热 温柔 痛苦 伤心 着急 委屈 生气
呲牙咧嘴 嘟嘟囔囔 可怜巴巴 放声大笑)
4、把不太明白的地方标在课本上,上课时与老师同学探究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(1分钟)
1、同学们每个人都具有丰富的表情,喜、怒、哀、乐样样都会。假如大家只会一种表情,那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?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《小木偶的故事》。(1分钟)
二、检查预习情况(6分钟)
2、(1)出示生字,指名认读并说出笔画顺序,组词。
(2)集体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。
(课文讲述了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在遭受不同的待遇之后,终于学会了多种表情的故事。)
三、理解课文(15分钟)
1、找出小木偶遭遇的种种不同待遇 :

2、探讨小木偶遭受这些不公平待遇的原因
(因为小木偶只会“笑”这一种表情)
3、齐读“‘笑是很重要的。’老木匠对自己说,‘谁要是不会笑,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!’”这句话,想一想为什么小木偶学会了笑,却没有过上快乐的日子,反遭人误解?
(小木偶虽然学会了笑,但不能适时运用这种表情,所以会遭人误解。)
4、创设情境,深入探究
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,那会是怎样的呢?
(展示课前制作的表情)

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。
“那是我的。我的。我的!”小木偶( )地尖叫
“脑袋疼”小木偶抬起头( )地回答
“脑袋很疼”小木偶一副( )的表情
“是,而且越来越疼”小木偶( )地说
5、我们的假设后来实现了吗?是谁帮助小木偶学会了多种表情?
(小女巫)
反映了小女巫什么样的品质
(乐于助人、热心肠)
6、齐读最后一段话,说出自己的体会
(笑这种表情固然很重要,但是只会笑还远不够,要学会多种表情,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。)
四、拓展练习,续编故事(20分钟)
同学们,经过小女巫的点化,小木偶现在会笑、会哭、会生气、会着急,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?请你们续写接下来的故事。
- 小组讨论可能发生的事情。
- 学生自选角色并试着表演,老师也可挑选角色参与其中。
- 试演完毕,达成共识。
- 分工合作,用相机拍摄视频。
- 大家当评委,看谁的表演既合乎情理又十分有趣。
(回放视频,大家整理一下续编故事,进一步体会童话特点)
五、层次梳理,总结本课(3分钟)

感悟升华:
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,只有经历了喜怒哀乐、酸甜苦辣、悲欢离合,才能算是真正的生活!
从小木偶的故事中,我们认识到,一个人必须要学会多种本领,并能够灵活运用,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!
六、课外延伸: 其实《小木偶的故事》还有两篇姊妹篇《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》、《我喜欢做我自己》,利用课余时间找来读读吧!
“教案 小木偶的故事”上的一条回复
很棒的设计!